您的位置: 首页43 > 新闻动态11

金融学院第59期论文研讨班:数字金融、农村创业与乡村振兴

主要来源:      发布时间:2018-04-23

2018年4月18日,由金融学院举办的“第59期论文研讨班”在向东楼502教室举行。本期研讨班由中国农业大学金融系主任、副教授何婧作题为“数字金融、农村创业与乡村振兴”的学术报告。本次研讨活动由金融学院教授朱超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授及副教授、部分青年教师、博士生、本硕博贯通班学生等四十多人参加。

何婧老师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推动农村双创工作可以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增长,这对于实现农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农户创业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其中:金融约束是制约农户创业的重要因素。即,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非正规金融往往在一定范围内才能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也有一定局限性,数字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金融资源的可得性和可利用性。

接下来,何老师从三个方面梳理了相关文献:(1)农户创业行为影响因素,包括宏观背景层面(地区房价、政府管制、市场准入机制),中观家庭层面(社会关系、家庭流动性约束、养老保险、收入增加),以及微观个体层面(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金融知识、认知能力)。(2)金融约束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现有文献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3)数字金融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包括整体影响、具体的数字产品等研究视角。总体来看,从微观角度评估数字金融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较少,这为该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契机。

在实证部分,论文的数据来源为中国农业大学“农村普惠金融调查”。论文构建了数字金融对农户创业决策影响的Probit模型,及数字金融对农户创业绩效影响的Tobit模型;在内生性问题的处理方面,选择同县同年龄段农户的数字金融平均使用水平作为工具变量,最终采用IV-Probit和IV-Tobit模型进行回归检验。

实证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对创业决策和创业绩效都具有正向影响。在影响机制分析中,通过分组的方法,对比存在与不存在信贷约束、存在与不存在信息约束、风险规避与风险偏好、社会信任感弱与社会信任感强的农户数字金融对创业决策和创业绩效的显著性,证实前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说是成立的。在进一步分析,得出了数字金融主要惠及非农型创业激发了较为低端的生存性创业,能够弥补三大资本匮乏的创业劣势这一结论。

何老师指出了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1)推进双创工作,需要重视数字金融在农村的发展,鼓励数字金融下乡,提升弱势群体对数字金融产品的使用能力,是激发其创业热情,提升创业能力的有效办法。(2)支持利用数字金融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数字金融对金融产品业务、组织、服务产生深刻的影响,能够有效的触及传统金融难以到达的弱势群体,是实现偶会金融的重要途径。

最后的互动环节,何婧老师对数字金融为何会改变风险偏好,交叉项系数的解释进行了讲解,和金融学院的老师、同学关于数字金融的衡量问题、调研数据的有效性、工具变量的选择、通过分组的方法是否能说明影响机制、影响机制的分析应该怎么展开进行了讨论,这对于金融学院师生的理论研究和论文撰写,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