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生111
金融学院第28期论文研讨班:Fixed-effects Dynamic Spatial Panel Data Models and 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
主要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13
2017年3月8日,由金融学院举办的“第28期论文研讨班”在明辨楼404教室举行,邀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管学院李鲲鹏教授作了学术报告,主题为“Fixed-effects dynamic spatial panel data models and 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本次研讨活动由金融学院朱超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授及副教授、全体青年教师、全体博士生、本硕博贯通班学生等四十多人参加。
李鲲鹏教授首先谈到一个重要开场话题:当代经济学和当代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否存在分歧?他认为二者之间的发展是存在着巨大分歧的,原因有三点:一是,理论计量越来越数学化,使得很多应用计量研究者摸不着头脑。二是,当代经济学研究非常关注内生性问题,因为内生性问题会导致估计的不一致性。一致性是计量经济学三大评价体系中最底层的体系,不满足一致性条件而获得的估计量是不能被接受的,而导致不一致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现实情况是非线性的,但模型设立都是线性的,这也将导致不一致性。但是对于这类模型设定的问题,经济学研究中几乎不予考虑。而计量经济学中有很大的比重都在考虑非线性问题,研究非参数估计、半参数估计。此外,当代经济学研究不愿意接受最新的理论模型。因为对新模型的理解没有形成共识,如果试图对模型做出更新的解释,会遭到其他专家的强烈质疑。因此,二者渐行渐远。
接着,李鲲鹏教授为我们介绍了空间计量的应用范围。第一,财政税收领域。用于研究空间个体存在竞争行为的情况,比如税收竞争、支出竞争。第二,产业集聚,在新经济地理学中广泛应用。第三,社会网络。比如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研究一个企业破产后所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式的金融风险传导机制。第四,专门用于研究溢出效应。比如,研发会产生知识,由于知识具有非耗竭性、非排他性,因此研发带来的社会回报比私人回报高得多。政府应该补贴这种研发行为,那么补贴多少是合理的,就需要使用空间计量的方法来计算研发的溢出效应。
李鲲鹏教授重点报告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高阶空间滞后项、高阶时间滞后项的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这个模型是计量经济学的老套路模型,它在整个文献中的解释已经形成共识。但李教授却尝试了一些新的突破,在传统模型中引入了多个空间权重矩阵,可以解释空间溢出的非对称性和异质性问题。此外,论文最大的贡献在于引入高阶时间滞后,可以在空间计量模型中分析脉冲。论文的新模型可以计算出脉冲的结果,捕捉到空间的平均直接溢出效应、空间的平均间接溢出效应、空间平均总溢出效应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并将随时间变化的脉冲结果图输出,因此具有很广泛的应用价值。李鲲鹏教授还指出了当前空间计量研究的一些新方向:如空间计量和归并截断模型或Tobit模型相结合,空间权重矩阵内生化等;此外,还有一个领域,空间计量和因子模型的结合,即存在交互效应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可以深度挖掘的研究点,比如引入“断点”来研究经济的转型,引入“门限”来分析经济在扩张其和衰退期的机制等。
最后的互动环节,金融学院教师针对“空间矩阵的非对称性”、“同群效应的研究”、“产业间的溢出效应”、“滞后阶数的选择”、“在股票市场联动中的应用”等多个问题与李老师进行了交流。其中,李老师还提到对于同一问题国内外研究范式存在着很大差异,撰写和发表论文时需要注意。总体来说,高阶空间滞后项、高阶时间滞后项的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可将实证研究范围大幅拓展,该模型的解释已形成共识可被接受,同时具有经济学含义,因此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研究。这对于金融学院师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撰稿人:王佳妮、甄晗蕾)